御书房内,温暖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间。
李祺站在书房中央,身姿挺拔,神情专注而坚定,深知若要真正将草原人融入大明,成为大明子民,需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,让草原对大明产生深度的依赖。
他微微眯起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诸多策略,思绪愈发清晰。
就拿羊毛这件看似平常的事物来说,李祺认为可以巧妙运用经济手段。他想象着,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,让草原子民清晰地认识到,养羊剪羊毛远比单纯放牧获利更多。
当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时,自然会逐渐扩大养殖规模,不知不觉中习惯依靠养羊剪羊毛来换取财富,进而成为大明羊毛纺织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一旦这种依赖关系形成,他们便会与大明的经济紧密相连,成为大明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。倘若脱离了大明,他们的经济来源将瞬间崩塌,生活也会陷入困境。
李祺微微皱眉,脑海中又浮现出草原冬日的景象。每到冬天,草原上寒风凛冽,气温骤降,恶劣的天气常常导致牛羊大规模冻死。这对于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人而言,无疑是巨大的损失。
想到这里,李祺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他觉得这同样也是一个建立依赖关系的契机。在入冬之前,大明若能大规模收购他们的牛羊,并给予粮食作为交换,这对草原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。牛羊变成了易于保存的粮食和金钱,他们的损失便能大大降低。
长此以往,年复一年,他们就会养成这种习惯,一旦脱离这种模式,他们将难以在残酷的草原冬季生存下去,这便又形成了一种深深的依赖。
所以,在李祺看来,控制草原的方法多种多样,在武力镇压的基础上,经济手段堪称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。
而且,李祺心中十分清楚,随着火枪和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,农耕文明凭借强大的火器终将彻底战胜游牧文明。大明的资本主义一旦蓬勃发展起来,待技术达到一定水平,便无需担忧草原人再次叛变。
他不禁想起后世的毛熊,从一个小小的公国崛起为超级大国,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,征服了众多草原民族,其中包括勇猛的哥萨克以及曾经纵横欧洲的蒙古人,靠的正是火枪和大炮的威力。在强大的火枪面前,战马跑得再快也无法与子弹的速度相媲美,弓箭再锋利也难以与火枪的杀伤力抗衡,尤其是机枪问世之后,骑兵更是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“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,你们觉得呢?”老朱一直认真倾听着李祺的讲述,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,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,忍不住点头称赞。
李祺提出的一系列政策,包括将普通牧民与贵族首领分离、打乱草原部落、促进草原人与汉人融合以及迁移草原人到海外等,让老朱看到了将草原彻底纳入大明版图、使草原人成为大明子民的可能性。
光靠武力驱逐,是长久不了的,历朝历代都证明了这一点。
而现在李祺提出的经济手段,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。
“文和此计,我看可行。”徐达立刻表态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,“现在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,正是解决北方草原问题的绝佳时机。若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隐患,我们北方便再无后顾之忧了。”说着,他轻轻捋了捋胡须。
李文忠沉思片刻,也跟着点了点头。但提到蒙古权贵时,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,语气坚决地说道:“无论如何,都要提防这些蒙古权贵,最好是杀一儆百!”
多年的征战经历,让李文忠对蒙古权贵始终抱有深深的警惕与敌意,在他心中,杀光这些潜在威胁是最好的办法。
“陛下,其实不必如此忧虑,我们也可以先在草原上试点嘛。”李祺微微欠身,恭敬地说道,“现在依附我们大明的草原部落不在少数,我们可以先从这些部落入手进行试点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,试图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,“将这些草原部落的贵族首领分离出来,同时打乱部落结构,另外还可以从这些部落当中征兵。如此一来,我们很快就能组建起一支战力强大的骑兵。”
“再加上我们大明自身组建的骑兵,用来扫平瓦剌诸部完全不在话下。到时候,我们就如同滚雪球一般,一边不断征服更多的部落,使其归附大明,一边利用已归附的部落继续拓展疆土,征服更广阔的草原。”李祺越说越激动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听到李祺的这番话,众人眼前一亮,心中暗自赞叹。
是啊,先试点的方法再好不过了。
在试点过程中,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及时调整解决。
就像之前水泥修路一事,起初刘伯温等大臣忧心忡忡,担心劳民伤财,纷纷进言劝谏。最后还是李祺提出先在天津试点,老朱拍板决定后,才平息了众人的争议。
事实证明,李祺的提议是正确的。如今的天津城,早已发展成为北方最为繁荣的大都市,再加上设有海关,连接着东海贸易,吸引着天下商贾纷至沓来,繁华程度几乎可与京城相媲美。
老朱听完,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大手一挥,果断拍板:“那就这么办!咱们先挑几个归顺的部落试点,如果可行,再逐步推广下去。”
顿了顿,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,冷冷地说道,“天德,保儿,这个也速迭儿的瓦剌部落,就交给你们去解决了!”
也速迭儿弑杀北元君主,无疑是个弑君者,这是任何帝王都绝不能容忍的行径。
徐达和李文忠对视一眼,心领神会,随后迅速起身,单膝跪地,齐声领命。他们心中充满信心,仅一个瓦剌部落,以他们的实力,铲除起来并非难事,至少那也速迭儿远不及扩廓帖木儿难缠。
二人对视了一眼,心中也都清楚,这大概率将会是他们最后一次出征,也是此生最后一场战事。
若是成功,二人也算是功德圆满
可以安心解甲归田了。
以后的大明,交给李文和与太子标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