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明夸暗夸,好凡尔赛啊。
&esp;&esp;150l
&esp;&esp;举报了,有人开挂!
&esp;&esp;151l
&esp;&esp;这种限定外挂,居然没有像霍去病那样,早早被封号?
&esp;&esp;152l
&esp;&esp;猜对了,他差一点就成短命鬼了。当时有大唐旧臣想扶李星云上位,派手下人投入几位最有竞争力的诸侯手下,伺机暗杀他们。当时李存勖攻灭梁国,就想在汴梁登基,然后……差点就没有然后了。
&esp;&esp;153l
&esp;&esp;暗杀有点low……这是能说的吗?
&esp;&esp;154l
&esp;&esp;能说。虽然我是唐粉,但这种暗杀口碑极佳的诸侯王的操作,很难评价。
&esp;&esp;155l
&esp;&esp;比如说李克用吧,虽然说他只有一个亲儿子,但他有十几个义子呀,除非把这些人全杀了,不然晋国还能再坚持至少一代人。比如李嗣源,他后来不就对李星云产生致命威胁了吗?
&esp;&esp;156l
&esp;&esp;就结果而言,确实无用。李星云本人也从来没有登基的念头,他自认不是当皇帝的料,政治水平可能还不如好兄弟张子凡。
&esp;&esp;157l
&esp;&esp;所以是李云昭救了李存勖啰?
&esp;&esp;158l
&esp;&esp;不错,两人本就情投意合,李存勖养伤期间,“情好益欢”,原话。
&esp;&esp;159l
&esp;&esp;窝草,这他大爷的居然是正史,车轱辘碾我脸上了都。
&esp;&esp;160l
&esp;&esp;冷知识,当时他们都只是诸侯,身边没有跟着正规的史官特意记载生平事迹。这些私密事更是不可能广为流传,多半是后来史官向本人考证写下的。
&esp;&esp;161l
&esp;&esp;懂了,“情好益欢”是李存勖告诉史官的,好风骚一男的。什么?为什么不是女帝说的?我们女帝脸皮薄,肯定说不出这种话。
&esp;&esp;史官:我也是你们py的一环吗?
&esp;&esp;162l
&esp;&esp;有点明白李茂贞为什么和他不睦了。太嘚瑟了这小子。
&esp;&esp;163l
&esp;&esp;看得出,这场行刺对李存勖没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。想想也是,有女帝物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安慰,换我也原地满血复活。
&esp;&esp;164l
&esp;&esp;楼上细说物理层面,我不差这点流量。
&esp;&esp;165l
&esp;&esp;楼上两位,每次扫璜都有你们,好好反省一下。
&esp;&esp;166l
&esp;&esp;抱歉,食色性也。
&esp;&esp;167l
&esp;&esp;只有我觉得女帝这事做得不厚道吗?既然和李存勖在一起了,为什么还要和别的男人纠缠不清?特别是和自己的亲哥哥……略微不适。皇帝可以不讲私德,但作为女人不该有点羞耻心吗?
&esp;&esp;168l
&esp;&esp;回楼上,只有你。你这发言太典了,一股爹味。前面几楼怎么没气跑你这妖魔鬼怪?一个现代人,怎么比古代人还封建?李存勖自己都没说什么呢。事实上女帝几段关系,都起于她未登基时,她没有仗势欺人,强抢良男。仔细看描述能感觉得到,女帝不是恋情的发起方,却是主导方。如果她主动提出分手,你猜谁更急?
&esp;&esp;这个大概叫,顶级的猎人都以猎物姿态出现?
&esp;&esp;169l
&esp;&esp;李存勖能怎么办,当然是选择相信她啦。
&esp;&esp;170l
&esp;&esp;凄然,是李存勖给自己的新名字。象征着他和李云昭被抛弃的爱情。
&esp;&esp;我要变得狠毒,冷血。这是他此时所想的。他害怕自己失去李云昭,即使已经失去。
&esp;&esp;绝望地戴上了面具。
&esp;&esp;“陛下,晋国使臣正门外等候。”
&esp;&esp;李云昭有些不耐烦,挥了挥手,示意叫使臣进来,却不知真相。
&esp;&esp;“晋国使臣,凄然,拜见陛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