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哥是上一届的进土,目前外任县令。
姐姐这次陪着曾凡一起来了京城。因为曾凡的关系,林文康也见过两次。瞧着是妇人打扮,应是已婚。
“林兄觉得与我们同班的宋兄为人如何?”曾凡对着林文康问道。
林文康不动声色地沉思了片刻,有些答非所问地回道:“宋兄学问极好,想来两年后的乡试一定能榜上有名。”
曾凡点点头,又摇摇头,似在自言自语,“据说宋家十分贫困,宋家父母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。这算好,也算不好!”
林文康并没有接他的话,只当什么也没听出来。
接着又听曾凡叹道:“唉,总是不尽如人意!”
这下林文康便适时问道:“什么事让你如此苦恼?”
“姐……”
曾凡刚一出口就立即打住,讪笑着对林文康抱歉道:“无事,无事!”
林文康也不追问,只接话道:“无事最好。你远离家乡来京求学,若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,尽管开口。”
曾凡赶紧道谢:“多谢林兄!”
随即又笑着摇头,“不过是我瞎操心罢了,家里的事自有母亲做主。”
林文康虽只听他说了一个“姐”字,但他向来思虑极多。
又想到曾凡的姐姐,跟着母亲和弟弟来了京城。胶州到京城可不近,这一来一回不得几个月的时间?
她一个已婚妇人,放着婆家和丈夫不管,这不合常理。
再想到前两次无意中见到他姐姐,虽然对着曾凡很是温和,但那一脸的死气沉沉,他瞧着都有些不适应。
此刻,他觉得他猜到了什么!
林文康面上不露一丝讶异之色,顺着曾凡的话问道:“说到伯母,也有几日未曾见到了!”
曾凡丝毫没有察觉到林文康心里的那些想法,笑着解释道:“我堂伯父在京中任职,母亲和姐姐前几日去了堂伯父府上,想来会住些日子。”
林文康马上在脑子里思索京中任职的曾姓官员。
姓曾的官员虽多,但林文康猜想,以曾家的实力,又是嫡支出来的,曾凡的堂伯父官职肯定不会低。
出自胶州曾家,年纪又对得上,好像只有一位。
大理寺卿,曾令安曾大人。
想到便问了出来,“可是大理寺卿曾大人府上?”
曾凡立即点头,“是的!林兄也认识我这位堂伯父?”
林文康摇头道:“听过,但并不认识。”
他面上虽然平静,但心里却已经十分震惊。
他还是小看了曾氏一族。
曾氏不仅仅是在胶州一带盘踞的大族,人家入朝为官者繁多。
曾凡的大哥在地方上任县令,据说曾凡还有一个亲叔叔外任知府。
这还仅仅是嫡支的人,旁支那就更不用说。
在京中,人家还有正三品的大员镇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