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天翼中文>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> 第326节(第2页)

第326节(第2页)

时间一长,倒是皇太后着急了,她急着抱孙子,皇帝明年年底就二十了,大婚必须在他二十之前举行,至于皇后的人选,就按照皇帝的心意来,只要容貌端正、德性纯美、勤中礼法,至于是首辅家的女儿,还是庶民家的女儿,都好。

皇太后的态度,彻底打破了皇帝与大臣们的坚持。原本,大臣以为,皇太后必定站在自己一边,阻止皇帝胡闹。却不曾想,这么亲而一举的就妥协了。

想来,毕竟人家才是亲母子,哪有母亲站在儿子对立面的。

皇太后毕竟是妇人之见,眼里心里,就只有孙子。

几位上了年纪的御史借此请辞,朱翊钧一点不含糊,当日就批了,还赐了银两,请他们早日回乡,安享晚年。

官员们早就知道,小皇帝在官员请辞,以退为进这件事上,一点不含糊。

走的都是六七十岁,晋升无望,混日子的老臣。空出来的位置,立刻有年富力强的官员补上,不树朋党、不结宗派,埋头实干,鲜少有官场老头子的世故和圆滑。

稍微有点政治抱负的,根本不敢请辞,怕一旦走了,就回不来了。

朱翊钧也不再任何场合提起此事,并下了一道谕旨:凡大小朝会,只议朝政,不谈私事。

钦天监算了朱翊钧和张若兰的生辰,礼部选出的四百多位秀女,没有一人比张若兰的八字更加与朱翊钧相配。

因此,朱翊钧特地召见了杨汝常,盛赞他专业过硬,并催促他赶紧把历法新书编出来,不能耽误老百姓耕种。

礼部开始准备皇帝大婚的流程,婚期定在次年二月。

朱翊钧本不打算在此事上花太多心思,都交由皇太后和礼部去筹备,按流程办就行。想不到,有些人就是要乐此不疲的给他添堵。

又有大臣进言,力劝他大婚不可铺张,耗费国库太多银两,应勤政节俭,多为百姓着想。

这话说得,好像全天下都在过苦日子,就皇帝极尽奢靡。

朱翊钧反问对方,这几年,大明境内何时出现过大面积灾害?何地闹过饥荒,百姓大规模死亡?

这几年风调雨顺,各地粮食产量黏连增长,不敢说全国百姓共同富裕,至少与嘉靖、隆庆时期比起来,税赋减轻了不少,绝大多数人也能填饱肚子了。

就连困扰大明近百年的流民问题,也通过取消从业限制而逐步解决。

况且,他只是让礼部按流程筹备大婚,何来铺张一说。

这些言官,先给皇帝预设一个罪名,再苦苦规劝,以彰显自己敢于直谏。

无中生有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。

朱翊钧命吏部挑了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县,把这位劝他不要铺张的御史外放。并下旨,三年内,赋税征收考核不达标,直接罢免。胆敢欺压百姓,胡乱增加苛捐杂税,严惩不贷。

如此,没有人敢再拿大婚之事来烦他。

朱翊钧给《本草纲目》写了序,拿给李时珍看。李时珍看过之后,当场跪伏在地,给他磕了三个头。

他原本以为,朱翊钧贵为天子,说要给他作序,也不过是一时兴起。到时候,会从翰林院找个人代笔。

没想到,朱翊钧还真是亲笔所作,不但亲笔,还一字不落的把他的书卷都看过一遍。

朱翊钧让他看过,没有问题,便让人准备刊印,再送往全国各州府,以备当地医者参考使用。

说起刊印《本草纲目》,朱翊钧又想起个事。当日离京,他曾对陈炬许诺,回京之后,要替他完成梦想——重新刊印丘濬的《大学衍义补》。

正好兑现承诺,他又亲为作序。

不久,《世宗实录》、《穆宗实录》先后完成纂修,都由他亲笔作序。

十月初,朱翊钧收到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,是胡宗宪呈上来的。总结来说,就一件事——土蛮派来使者,请求通贡互市。

朱翊钧看到这封奏章也有些惊讶,当初,连俺答都已经臣服大明,就这察哈尔部,还把自己当达延汗嫡系,誓死不从。

土蛮和俺答不同,当年与俺答通贡互市,是因为有把汉那吉叩关投降这个契机,又有三娘子从中撮合。

就在几个月前,还伙同其他蒙古部落、女真部落一起,侵扰辽东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