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句话叫穷寇莫追,任家村毕竟是在他们上游,要是真逼急了别人真动什么歪心思投毒,那可是危及整个村的性命。
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。
再加上几个月之后,村里一起凑了笔钱请人在村口挖了个水井,自此以后李家村的水源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。
不过,在小作坊开工半个月左右的时候,李家村又来了个人。
来人正是一身常服打扮的郑县令和师爷还有几个随从。
李有望现在俨然成了李家村的保安,自己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做了个竹亭。
只要看着陌生面孔,就拿着木棍往地上敲,“站住,你是谁?来李家村找谁,为着什么事儿?”
郑县令也是十分给面子,甚至朝他作揖,
“老丈,我来找何春花,有一桩生意要谈。”
李有望也知道,近来找何春花的人多,他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将郑县令上上下下打量一番,便抬抬下巴给他指路,“呐,顺着这条路一直走,最大的那栋房子就是她的。”
事后,李有望得知今日跟他行礼的居然是宜安县令,直呼自己活不长了,三天都没能睡好觉。
郑县令并没有着急去找何春花,而是田间地头转了一圈,看了两架龙骨水车,又欣赏了几个茅草房后边长势喜人的苞米红薯,这才到何春花家里。
何春花自然知道郑县令为何而来,将人引到宴客厅,上了茶水便把早已准备好的龙骨水车的构造图拿了出来。
郑县令和师爷将那张纸看了又看,随后细细揣进衣袖,这才问道:“这东西虽然在南方盛行,可是并未传到咱们渝州府来,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何春花早知道他有此一问,径直答道:“我家叔叔年轻时在南方做过一阵子游医,见过水车。再加上我爹从小就爱拿木头做些小玩意儿,我们一起琢磨了一个月,才把这龙骨水车做出来。”
这半真半假的话出来,郑县令是再也没有质疑。
走之前丢下o两银子,说是给李老头的辛苦费。
何春花也知道,他这是打算将龙骨水车在整个宜安县推广了,相当于版权费。
后来,何春花将这o两银子,又自己添了些许,给大牛两口子盖了青砖瓦房,他们带着多宝多金小妮妮住到了山下。
李老头还是和赵氏带着二牛小杰在山里住。
他们舍不得山上开出来的那么多田,二牛也在赵氏日复一日的开导中重新活了过来,偶尔也跟着李老头下山跟大牛何春花一起吃顿饭。
时间来到了八月,老天爷到底不忍心,早在六月中旬就下了好几场雨,小溪里的水又接着欢快的流淌。
自打下雨后,山里的各种蘑菇就冒了出来,何春花便让彩霞带着村里人辨认,然后几个村里又刮起了捡菌子的风潮。
收来的菌子洗干净后和彩霞一起做成菌菇酱,只要不是太阳暴晒,菌菇酱能保存很久。
在何春花的指导下,翟家村开了个做蕨根粉的小作坊,蕨根自然也是李家村和翟家村和几个邻村收来的。
虽说此时蕨根并不是采挖的最好时期,淀粉含量不是最高的时候,不过何春花已经等不及了。
喜欢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家致富请大家收藏:dududu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家致富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