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天翼中文>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> 第四十二章 对策下(第1页)

第四十二章 对策下(第1页)

“民生既有倒悬之急,为何州府拉不下颜面?不如尽早上报朝廷,请朝廷减免赋税,此为正道也。”n

廉希宪此语一出,杨彦全也沉默了。n

不错,这是最优解,上奏朝廷减税,减轻财政压力,与民休息,方可长久。n

但王鹗做不到啊。n

其一,朝廷攫取南方钱粮大力支援北国的方政策略十年不会变,北国久苦矣,相较于南方富庶地,北民的生活才叫举步维艰,没有朝廷输粮输钱,北民反叛之势永不止歇。n

都活不下去了,谁认皇帝老子?n

其二,赵官家曾言:光化襟四路之要冲,控江汉之咽喉,其治不弱襄阳,其兴尤比汉阳。n

在上这是轻飘飘的一句赞扬,但在下就是对州府长官大力的鞭策,光化州历任长官都在奋力追赶襄汉,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事。n

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,别人都能收齐税钱,为何王鹗不成?那是不是变相的惰政?n

就算赵官家同意,也会有不少的南方谏官以此论事,王鹗这个北人府君怎么当的长久?n

“胡闹,州府大事岂能儿戏?税为国本,无天灾之年不可动摇,若每个州府官吏都请求皇帝减免赋税,朝廷如何自处?那只会是我等牧方者的失职!”王鹗冠冕堂皇的说道。n

“学生失言。”廉希宪不敢再多言。n

“保贤继续说说看。”n

“归结起来也很简单,改变架构,让墟市不止是流通之市,应兴起本土实业,把光化变成物货产地,让商人自己主动来光化卖货交易。”n

“光化州尚有铁矿,难不成要建几个矿场?亦或引川蜀织锦技术,大兴纺市?”王鹗抚须道。n

“铁矿、纺市、煤场皆可作为,但这些厂市坊司需要大量钱财才能启动,州府并无充足的银钱应对。”杨彦全就是管账的,对库里有多少银子门清。n

“州府少银,可引大行会来开采,届时州府从中抽利即可,而且开采买卖还可多征一份杂赋,一举两得。”王鹗自得笑道。n

“只恐周期过长,大行会对州府心存芥蒂,很难成事。”n

无论是探矿开采,还是纺造引流,大行会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时间,且和州府的关系要相处融洽,州府一旦换届,许多关系网又要重新罗织,甚是麻烦。n

以上所述需要的是有实力有背景的大行会,譬如金玉黄一类,但这类行会能做到昌盛肯定有固定的货物来源,开辟新货源需要冒极大的风险,老船掉头,甲板腐朽,需要充足的决心和毅力,符合这样条件的行会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。n

“保贤不妨直说。”王鹗有些不耐烦了,有这闲功夫都能多读几篇古书了。n

“少投入,来钱快这是主要思路,光化州现有资源中唯有一物:光化山川广布,树类繁多,林中不乏良木,伐木取材可换银钱!”杨彦全信誓旦旦的说道。n

“伐木吗?物以稀为贵,林木遍地都是,能值钱吗?”王鹗表示怀疑。n

“是良木,经年粗壮的笔直之木,光化州山林有不少人迹罕至之所,那里的木材一人难以怀抱,苍劲参天,作价高昂。若府君仍有疑虑,可寻一二懂行市的问问。”n

“不必了,就依保贤所言,本府欲立伐建司,保贤充当主事吧。”王鹗拍案道。n

“杨孔目所言之木需数十或上百才可长成,伐此神木,有损德行,招致山林不宁,水患不止。且竭泽而渔,绝非长久之道。”廉希宪就是这脾气,不劝心里难受。n

“廉兄多虑了,伐木并非是毁林,选优而伐,林木可再长,数年之后依然郁郁葱葱,鲜有水土流失之患,至于竭泽而渔就更谈不上了,伐木之时亦可开矿纺织,两相无碍,百姓也有生计,等州府银钱可周转灵通,伐木即停便可,关于德行嘛,杨某未曾考虑这么多。”n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